"There is no other."
在澳洲這幾年來我常發現一件事情,那就是我的姓名強納生永遠都會被拼錯,
Jonathan、Jonathon、Johnathan‧‧‧‧
在離開台灣前我給自己取了這個名字,來自於一部大家耳熟能詳的小說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作者:Bach, Richard,李察‧巴;女作家林海音翻譯:天地一沙鷗)
海鷗JONATHAN是一隻與眾不同的海鷗,他不是一般在沙灘上搶食小魚、麵包屑的海鷗,他有個奇特的想法,相信生命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該追求更高的理想,該往更高更遠的地方飛翔。就因為他的不同是別人所不能見,因此被其他同類視為異類,並將他放逐。為了追求理想、達到目標,海鷗若納生忍受譏嘲、痛苦和孤獨,後來成功了,還不忘族裡同伴,將技術傳授給下一代......
我記得書裡面的一段母親與主角的對話:
"Why, Jon, Why?" his mother asked. "Why is it so hard to be like the rest of the flock, Jon? ......"
「為什麼,約翰,為什麼?」他母親問道。「難道和別的海鷗一樣真的那麼困難嗎‧‧‧‧‧‧」
他的回答是:
“......Mum. I just want to know what I can do in the air and what I can’t, that’s all. I just want to know”
媽,我只想知道我在空中能或不能作得到......
是呀,沒嘗試過怎麼知道?
(爸媽現在挺以我為榮,但是當時誰能知道我的理想呢?)
"We can lift ourselves out of ignorance, we can find ourselves as creatures of excellence and intelligence and skill."
因為誠實的面對自己,所以阿牛知道我的人生可以很不平凡。
勇敢的面對自己,獨自前往澳洲,接觸自由潛水‧‧‧‧‧‧只是為了成就自己。
"飛得最高的海鷗看得最遠。"
6 comments:
兩年前在舊書攤買了林海音全集,到現在只看完城南舊事和冬青樹,我這一陣子會去找一找你說的這本書。
你可以唸英文版的哩.....還是你是林海音的super fans?
阿牛真的是太抬舉我的英文能力了,我的英文程度沒辦法念文學類的英文作品,即便真的讀了,大概也沒辦法意會文學的感受,我也只有生活英語或是理工科類的英語會看得比較通順一點。
林海音的文筆很棒,我第一次讀城南舊事,沒有多大的感受,可是看過冬青樹之後,再回去讀城南舊事,就感受到了林海音先生的功力。
(林海音在台灣文壇地位崇高,提到她,習慣上大家都會尊稱林海音先生)
天地一沙鷗裡用字不會太複雜的..他只是平鋪直述的說那隻海鷗的故事,在澳洲,天地一沙鷗是國小教材哩~
我唸英文的時候就逼自己看這本書先...
關于林海音女士/先生,我還記得以前也有某位國文老師的確都是用男性的身分稱呼林海音~害我到今天都還是呈現一種混亂現象!!
超佩服阿牛滴,如果換成是把我丟在Cairns,唯一生存方法大概只能住在海邊帳篷,晚上下去撈點東西上來果腹;百分之百找不到工作,更別說買自己的窩了!...恭喜恭喜...
我覺得稱呼先生,應該是他們有國學涵養的人,彼此之間的一種默契。
一般人會覺得先生一定是稱呼男性,但是台灣早期一點的作家,即便是白話文作家,在國學、古漢語的底子都很深厚,當他們遇到學識、品格都高人一等的林海音,自然大家就會用這個外人看似平凡,但其實是特別尊敬的一種稱呼。
在古漢語裡,先生是要學識品德達到一定水準的人,才夠資格被冠上。
一直到今天,日語、韓語裡,先生是用在老師、醫師的稱呼上,感覺被稱呼為先生,就是非一般性的人物。
我也一直到最近這一兩年,閱讀其他作家對林海音的敘述,才比較能體會,為何人們會稱林海音先生,她不只是自己的文筆好,更重要的是,她願意去提攜後進,無論在實質經濟上的幫助,或是創作之路上的鼓勵,林海音先生花很大的力氣去照顧文壇的幼苗,在文人相輕的中華文化裡,我認為這需要偉大的胸襟。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