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自私自利的政治家,終於準備要滾了~
(這張照片真的是很有張力!!)
很可能是看到華人農曆新年舞龍舞獅鞭炮聲,嚇的屁滾尿流之餘也不免感嘆時不我予了吧!?
她日前宣布已經悄悄賣出她的不動產...在短暫的旅行之後,近期之內可能會離開澳洲"不再踏回這個土地"
要滾就快滾....最好都不要再回來了!!
先來個原始新聞來源(英)~我想這個新聞台灣一定不會去注意,短期間應該也只會有澳洲跟英國網站會稍微報一下
February 15, 2010 - 3:00AM
The woman who launched a political career on an anti-immigration platform is set to become an immigrant herself. Only days after declaring she was finished with politics, the former One Nation leader Pauline Hanson has revealed plans to sell her Queensland property and resettle in Britain, potentially for good.
''I'm going to be away indefinitely. It's pretty much goodbye forever,'' she told Woman's Day magazine in an interview, published today.
''I've really had enough. I want peace in my life. I want contentment, and that's what I'm aiming for."
The former federal MP's hard-line views on race sparked a national debate over immigration policy and Aboriginal disadvantage from the time she entered Parliament in 1996 at the same election which made John Howard prime minister. In a 1200-word interview, parts of which have been released to the Herald, Ms Hanson told the magazine she was disappointed by the way Australia has changed. ''Sadly, the land of opportunity is no more applicable," she said.
Ms Hanson said she was selling her property at Coleyville, south-west of Brisbane, before taking a cruise.
The 55-year-old said she would spend a few months in the Sou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and eventually relocate to Britain.
Ms Hanson's father is English and her mother's family is Irish, which means she can hold dual citizenship.
Her last tilt at politics came last year with an unsuccessful bid for the Queensland state seat of Beaudesert as an independent.
Last week, Ms Hanson quashed speculation that the current debate over asylum seekers and foreign ownership presented an opportunity for her at this year's federal election.
In her maiden speech, Ms Hanson said she believed that ''we are in danger of being swamped by Asians'' and questioned multiculturalism.
This story was found at....:: http://www.smh.com.au/national/i-won...0214-nzkr.html
不過她到底是誰?或許很多新的一代都不認識她
所以阿牛在這裡特別在星期一的第一篇介紹一下這個即將滾蛋的澳洲惡質政治家(資料來源為神通廣大的WIKI百科):
寶琳·韓森(PAULINE HANSON,1954年-)是一個極富爭議性的澳洲政治人物。她曾經是一國黨(ONE NATION)的黨魁,此黨有一群堅定的保衛歐裔白人主體地位,反對多元化的支持者作支持。2006年,她被選為100個最具影響力的澳洲人之一。(壞影響?)
韓森1993 年發表她在當選後的第一篇演講辭後,開始受到了澳洲甚至世界各地媒體的注意。在演講中,她表示不滿政府給予原住民太多特權,例如百分之三至四的房屋貸款利率,領地權等等。她認為澳洲的原住民根本不能算作弱勢社群,反而澳洲的白人則需要納稅,好讓政府大灑金錢去給予這些原住民「不必要的特權」;她主張撤除原住民事務委員會。韓森又認為,澳洲的生活水平每況愈下,失業率愈來愈高,家庭問題嚴重,政府又胡亂出售國有資產予外國企業。
引起軒然大波的,是她對澳洲的亞洲社群的評語。她要求澳洲檢討移民政策,並且廢除多元文化主義。韓森1996年當選眾議員後,首次演說更更是引發國際反彈。她認為澳洲有被亞洲人「蜂擁淹沒」(SWARM)的危機。韓森認為,亞洲人來到澳洲,只顧自己的社群,形成貧民區,不與本土人同化。韓森提出,應暫時禁止移民,以免英語不流利,沒有技能的新移民只會領取失業金、福利金。演講一出台,立即惹來許多不滿,有人稱韓森為種族主義者,批評澳洲返回白澳政策(後註)一途。亞洲移民及全世界的亞洲社群對她更是不以為然。可是,在澳洲國內也有不少人把她視為民族英雄。有很多人因為韓森,都開始相信亞洲的新移民是貧窮和失業的來源。
(很傳神吧!?)
在同一個訪問中,韓森被問及對同性戀大遊行的看法,她的回答是:「我不喜歡它;因為它在發揚一些根本不自然的東西。」(在之後的雪梨同性戀大遊行,韓森的漫畫公仔和不停播放的「我不喜歡它」的錄音成為了主題)。
韓森在發表對權力分立的意見時,也暴露了自己的政治常識不足和幼稚。
自從政治生涯結束後,韓森常常在電視上作自我模仿,用「請解釋」和「我不喜歡它」自嘲。她的新名言是:「我不喜歡它——我愛它。」
(一個沒有搞清楚立場的人最後就是會因為情勢要為自己作這種幼稚辯護,很可笑吧!?)
在那以後,韓森的支持率就下跌了。1998年10月的選舉中,她對某些政策的支持令她失去了好些選票,例如撤銷對單親母親的補助金,以一個2%的稅率代替其他的所有稅項,和減少澳洲健保的覆蓋範圍。在那次選舉中,她輸給了自由黨的候選人。在2001年的選舉,她參選昆士蘭州參議院,又告落敗。
她歸咎自己的失敗予澳洲總理霍華德,說他「偷了我的政策」。霍華德常對她的政見嗤之以鼻。
2003年,她離開了昆士蘭省,到了新南威爾斯州的雪梨。在3月22日的州選舉,她又落敗了。
韓森也表示希望當一個民歌藝人。她常常推廣澳洲音樂,又為民歌歌手拜仁·歷頓宣傳。2006年,她開展了新事業——在昆士蘭州做房地產工作。(開始成為一個全身銅臭的生意人!!我想這才是她的最終目的!)
她常常被男扮女裝的藝人寶琳·彭士當模彷(PAULINE PANTSDOWN,真實姓名SIMON HUNT),例如在歌曲「我不喜歡它」中,寫有這樣的歌詞:「為甚麼我不能把血染成白色,我應該找個醫生問問……有顏色的血就是不對勁!」「我甚麼都不喜歡,除了鑽石尼爾。」
(可以到YOUTUBE 查關鍵字SIMON HUNT 或是PAULINE PANTSDOWN)
韓森2009年打算在21日昆士蘭省大選,角逐代表黃金海岸波德塞特的席次,是她第八度試圖重返政壇。2007年她競選聯邦參議員,改主張禁止穆斯林移民以保護「澳洲文化」,還抱怨非洲移民散播疾病,結果慘敗。
2009年因為艷照事件讓她更是不可能回到政壇!!
(這張艷照很妙,因為新聞寫19歲拍的,但是這個臉蛋你說19歲也太老了吧!?)
這個自私自利的政客,是澳洲政府積極提倡多元文化交流的政策與活動的最大阻力
現在她終於決定"滾回"她可愛的英國.....
我想她這幾年一定都很鬱悶吧!?
註:白澳政策(英文:WHITE AUSTRALIA POLICY)是澳洲聯邦反亞洲移民的種族主義政策的通稱。1901年,白澳政策正式確立為基本國策,只許白人移民流入。在此政策下,大部華人忍受不了欺壓,被迫離開澳洲。1972年澳洲工黨政府取消了此政策。
政策開始
1901年,新的聯邦政府所進行的第一項立法舉措,就是通過了臭名昭著的移民限制法以便「在移民問題上作出一些限制,以清除非法移民」。但由於英國政府出於對在印度的權益和與日本的關係的考慮的反對,巴頓政府只得取消這種公開的規定,代之以「聽力測驗」來排除不要的移民。移民官員有權阻止任何未在一項五十個詞的聽力測驗(考方可使用任何一門歐洲語言)上達標的移民申請者。
當時,澳洲不是唯一採取這種移民政策的英國屬地,南非、加拿大和紐西蘭甚至美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都有不同程度的種族限制移民政策。
政策改變
1950年的科倫坡計劃,亞洲國家的學生可以到澳洲的大學念書,這一舉措有助於瓦解歧視非白裔種族的態度。
1957年,居住在澳洲15年以上的非白裔人口已有資格取得公民權。
1958年的移民法廢除了聽力測試,代之以更簡單的入境考核。
1966年3月,在回顧了過去的非歐洲移民政策後,移民局長鬍伯特·歐佩爾曼說,那些條件適合、被認為能夠馬上融入澳洲文化且會對澳國發展有所助益的非歐裔申請人將被許可移民到澳洲。
與此同時,霍爾的自由黨政府選定了一批有「暫住資格」的非歐裔澳人,這些人在五年後(同歐裔移民一樣)可以按自願成為永久住民和澳國公民。
真正廢除
白澳政策的真正有效廢除通常被認為在1973年,工黨在移民法中增加了一系列阻止強化種族觀點的修正案後。這些修正案確保了所有移民無論出生都有權在居住三年之後獲取公民權,並認可所有關於移民與種族的國際協定。1975年的種族歧視法案則使得官方制定的帶有種族色彩的規則為非法。
直到1978年,弗雷色政府對移民法的修正才最終將按出生國家選擇移民的政策完全廢除。此時移民來自中國和印度明顯增加,但是英國和紐西蘭的移民仍舊佔大多數比重。
今天的澳洲人大部分屬於歐裔,約佔總人口的85%的,其中又以英裔最多(33.9%),然後是愛爾蘭裔(10.2%)、意裔(4.3%)、德裔(4.0%)、蘇格蘭裔(2.9%)和希臘裔(2.0%)。剩下的有12%是亞裔(包括土耳其、阿拉伯、伊朗、南亞次大陸、東南亞和東亞的移民),還有 3%是本土原住民及其他。
澳洲統計局預測,到2100年,英-愛裔的澳人所佔比重將會大幅度下降,因為新移民的生育率相對較高。
本地澳洲人生育率的下降使得移民的種族限制有成為某些政治團體的話題,諸如單一民族黨(ONE NATION,黨魁就是這個惡名昭彰的寶琳·韓森PAULINE HANSON),1980、90年代,他們主要針對東亞和東南亞移民。許多人將單一民族黨的勝利視作白澳政策的再度抬頭。近年來,這種情結的指向則部分轉移到中東地區的移民。2005年雪梨的種族暴亂被認為是多元文化政策的結果,也有人認為是多元文化政策的缺少所造成的。
然而,從大眾的討論中可以看到白澳政策更深遠的影響。許多政治集團都公開聲稱白澳政策不是種族政策,這種斷言的根據是認為非歐洲種族比歐洲種族要劣等,當然對經濟競爭和失去白人的主導控制權也是其理由之一。事實上,在白澳政策的高峰期,許多澳洲政治家,如同他們的南非「同仁」一樣,將反對的聲音用上述的理由打發。比如,總理埃德蒙·巴頓聲稱,「我不認為人類平等的原則包括種族平等。種族間是沒有平等的,只有根本上的不平等。那些種族同我們白種人相比是較低劣的……」
像許多其它英國殖民地一樣,澳洲是作為白人殖民地而建立的,後者逐漸取代了本土居民。此外,它的四鄰五舍大多是非歐洲國家。20世紀八、九十年代,政府和媒體往往提倡的觀點,比如澳洲共和國、同本地人的和諧相處、多元文化主義和亞太地區(澳洲被認為是其一部分)。而一些保守的澳人則譏笑這些說,澳洲是一個以歐洲移民為基礎的西方國家。約翰·霍華德未成為總理時,在1988年曾經提出限制亞裔移民進入的「一個澳洲」政策,引起爭議。
在海外,也在澳洲,任何輕微的種族主義偏向都會被人以歷史的眼光打量,比如關於單一民族黨創立人寶琳韓森的報導、太平洋解決方案(澳國政府的一項驅逐避難者的政策)、沙培利·科爾比在印尼的審判和2005年在雪梨的種族暴亂。此外,工黨領袖馬克·蘭薩姆,在他的著作《蘭薩姆日記》中提到ANZUS聯盟是白澳政策的後繼,意在影射澳洲、紐西蘭和美國的軍事聯盟是以種族主義為基本原則和目的而建立的。
IF YOU DON'T WANT TO BE AN AUSTRALIAN.......
GET OUT OF THIS COUNTRY, XENOPHOBIC PAU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