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澳洲蠻牛之家.紅崖

一頭住在紅崖(Redcliffe)的牛,為了實現下半輩子的夢想而獨自來到澳洲打拼!!這個小小的個人網站,是厭惡交際應酬的阿牛,不與社會脫離的最佳方式之一;偶爾隨性的紀錄自己日常生活與每天所聽.所見.所聞的個人心情感想.....。
內容葷素不忌,還請保守的朋友們切莫見怪!

2014-06-13

[心情]理所當然,有時候是一種幸福

很多人會:「歧視」是錯誤的,
「做不到」,卻也是人性現實









今天我大學的老師分享一個連結,其實讓我有很大的感想。
特別分享給我周圍的親朋好友..........尤其提醒我自己,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

對我們這樣的人來說,
「平凡」,其實是最大的奢求。

---------------------------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人,惟有自以為「理所當然」的權益被剝奪之後,才知道『尊重』的重要。
儘管我個人始終相信:「霸凌」是「強」與「弱」之間發生關係後,必定產生的社會常態之一。而就算人權逐漸受到重視的今天,這樣的行為,還是會一直存在下去。

弱勢族群之所以辛苦,
因為「平等」與「尊重」,都得要靠自己爭取!

反思,才可以能讓自己慢慢成長!

---------------------------

「如果,這個世界,女性其實是主流」
在充滿著大男人主義的沙文世界,就算再多女權運動的呼籲,

許多人還是「理所當然」的將女性當作是生命的附屬品。
同工不同酬、無法享受等同男性的自由權益,甚至就連自己喜歡的穿著,都被主流環境來批判、消費著;

諷刺的是,不少現代女性,還是抱著傳統心態,支持著男性歧視,並把他當作優良傳統!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男人出軌的時候,直覺得就把錯誤推給「小三」,大罵別人是狐狸精之餘,卻不肯面對自己的枕邊人,才是一頭「狼」。)


---------------------------
第二段,可能遠比第一段來更更加強烈。

「如果,這個世界,同性戀其實是主流」

我也遇過同樣的情形,老師也跟我說:「等我長大之後,一切就會過去」
雖然我從小就不太掩飾自己的性傾向,並且幸運的沒有發生嚴重的霸凌;
但我還是知道這一切,都是「不能明說的秘密」。

直到我必須犧牲很多,甚至要離開曾經熟悉的一切,最後才換來自由呼吸、自信說話的權力,過著幸福又平凡的生活,

但偶爾,我還是會覺得:
「如果,這個世界,就是我想要的這樣,那該有多好」










2014-06-11

[心情]填錯志願卡,就表示一生無用?

父母望子成龍的心切
是否就是子女未來功成名就的必要關鍵?










最近台灣新國教制度的實施,引起一連串的混亂,許多父母甚至用「俄羅斯輪盤」來形容。

但是,有多少父母仔細想過,一個人成功與否,其實是來自「能不能掌握身邊的機會」
(尤其當你本身並不算是個實力足夠地父母)
有多少父母的焦慮,
其實根本就是來自於自己過去,在面對機會來臨的時候,作出「錯誤選擇」的因果?

---------------------------

『計劃趕不上變化』
生涯雖然可以規劃,但是人生本來就是ㄧ場賭局。

沒有明星學校光環?輸在起跑點?........不代表最後就是輸家。
不滿意現有環境的不健全?厭惡社會制度的壓迫?.......世界這麼大,有得是機會選擇

但是,請相信我:
不論如何,堅持「選自己喜歡的興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絕對是維持未來生活舒適的關鍵!

---------------------------
國中不但是末段班,還是倒數幾名;
聯考成績無法上公立高中,最後還是夜校畢業;
專科念到一半,淪為學制犧牲下的末代三專;
甚至到了2006年才大學畢業,整整比ㄧ般人晚了十年!!

更重要的,身為同志,
從小還必須在主流社會中被歧視、排擠而掙扎成長著。

相對於一般生活順遂的成長過程,從小受盡特殊眼光和霸凌的我,
現在不是過得也很不錯嗎?


如果我當時只是個「乖乖」聽父母、師長的話,順著他們所規劃道路走的孩子,
現在絕對有非常大的可能,是繼續過著
『躲在衣櫃、感嘆大環境、怨恨自己』的悲慘生活!!




「你不是父母,又有怎麼能知道為人父母的心情?」或許有人會用這樣的理由質疑我。

我倒是會想反問:「身為父母,你們有沒有思考過,自己其實並不是做父母的料?」

我,應該比那些過去到現在質疑過我的人,有足夠能力作出「當不當父母」選擇吧!?


---------------------------


[新聞原文摘錄]
選填志願為何變成了俄羅斯輪盤?

【聯合報╱社論】2014.06.11 02:20 am
連日來,全台廿七萬國中畢業生為如何選填高中志願弄得焦頭爛額,許多家長與老師同樣飽受煎熬,怨聲載道。原因無他,十二年國教倉促上路,各項升學考試、登記、分發制度隨之調整,在遊戲規則紛亂、資訊又不夠透明的情況下,第一屆十二年國教新生儼然成了這項教育「德政」下的首批白老鼠。

這樣的亂象,其實是去年人們即已預料到的事。去年,在規劃不夠妥善、宣導未盡普遍、財政不足支應的情況下,教育部不顧各方反對,強行推出既須付費、又得考試的「半調子」十二年國教;當時,外界即可預知這場兵荒馬亂的情事勢必會發生。為今之計,中央和地方教育部門恐怕只能虛心針對現有缺失,積極修改補強;重要的不只是要紓解民怨,而是要回到教育作育英才的初衷,才能避免因制度不善造成一整個世代的學習困擾和挫折。

綜合各方的反應,目前學生在選填志願時抱怨最多的問題主要有三:第一,是「志願序」所占積分過高,尤其不同地區的志願序扣分機制,再加上會考成績資訊不足,沒有落點可為預測依據,造成學生選填志願時的莫大焦慮。第二,是基北區「作文」分數所占比重過大,即使五科全拿A++,但作文不到最高的六級分,便無法進入第一志願;作文分數的否決性關鍵,確值得商榷。第三,是選填志願的時間太短,學生從收到會考成績到選填學校,只有短短幾天的考慮期;而今年是首次舉辦國中會考,學生和家長對制度都非常陌生,備感求助無門。

也正因為這種種不確定因素,許多學生和家長形容這次選填志願就像在「賭博」,只能閉著眼睛碰運氣。情況最慘烈的,則是那些各項皆優卻唯獨某科稍次的學生,在患得患失下,簡直像是在玩「俄羅斯輪盤」,運氣好的或能逃過一劫,運氣差的則子彈穿腦。試想,十二年國教的本意在延長義務教育,提升下一代的教育品質;而今,選填志願卻變質成一場「大博弈」,豈不荒謬絕倫?

上述問題,從決策者的立場看,或許都只是「技術性」的小事;然而,每一項問題都紮紮實實地困擾著眾多學生和家長,更影響到教育制度的本質與公平性,因此無一可以輕忽。以「志願序」問題為例,這項設計原是為了消除明星高中的迷思,鼓勵學生就近選讀社區高中;但是,採取「扣分」作為懲罰手段,以強求學生降低選填的志願目標,結果只是造成更多的焦慮和恐慌。官員或許可以譴責那些學生或家長過度迷信好學校,但是,教育部門利用奇怪的遊戲規則來執行其道德訓令,其實也難謂之正當。

任何制度更張都會引發適應上的問題,決策者和民眾雙方都必須尋求設計的調整和心態的改變,以求制度和人性的契合。教育制度的改革,則尤忌躁進;因為任何課程、考制、分發的變動,都會牽動一整個世代的受教權,影響一整個世代公民的氣質和素養,豈可不慎?

過去廿年台灣的教改,固然創造了更多元、開放的入學管道,並力圖減低學生的學習壓力;但與此同時,我們卻也看到一個世代學習力與學習動機的衰落,與其他國家相比,在不少學科上的競爭力也明顯下降。這點,恐怕是台灣社會不能不正視的問題。簡言之,在一些教育團體或決策者反覆的倡導下,台灣教育是不是過度強調「減壓」而疏忽了學習本身的意義,是不是過度強調消除「明星」而有流於集體「平庸化」的危險,是不是在「繁星」與「多元」的美好口號下忽略了真正的偏鄉弱勢教育,是不是過度向「政治目的」傾斜而剝奪了老師教學的樂趣;凡此種種,皆值得我們深思與警惕。

十二年國教的起身第一炮,學生選填志願竟然變成一場押賭遊戲,這絕非小事一樁。雖然主要問題集中在基北和高雄等大都會區,但這反映的正是台灣人口稠密地區的教育競爭現象,教育部門不宜以「家長勢利」之類的理由一語推託。請教育當局設身處地想想學生的處境吧,同時也請設法下放一些權力,讓地方能有因地制宜的創意。





2014-06-03

[心情]計劃趕不上變化-家庭團聚簽證取消

不是「想」或「不想」、而是「能」與「不能」
雖可預期,卻依舊不免嘆息







昨天(2014.06.02),澳大利亞政府正式取消普通父母移民類別(也就是所謂的「團聚簽證」),付費父母移民雖然依舊可行,但是必須繳納十二萬澳幣的高額保證金,而且不能全部享有澳洲公民一樣的醫療補助........
(而且政府已經明言會保留每年的金額調整空間!!)

雖然有很多人將責任推給每年為數眾多、來自中國的移民,
但是仔細想想,這不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程序之一嗎!?

之後,相信澳洲政府面對其他移民類別、房屋政策等,都會因此有所變化吧!?

人生不是十全十美,就算這十年為此作了在多的努力,
但是一方面缺乏其他人共同的支持,加上政策的不斷改變

心中雖然早有準備,在面對這個結果時,也告訴自己,這就是逐夢過程,需要面對的犧牲與代價之一。

但是,心中卻還是不免有個嘆息~



其實對澳洲生活的我們來說,在今年五月澳洲總理很勇敢地真對澳洲社會福利下手:不但
增加看病費用、就學貸款利率;同時縮減家庭補助、失業救濟金,最後更宣布計劃將退休年齡延後到七十歲

這樣的做法,雖然引起整個澳洲社會軒然大波,但有趣的是,澳洲並沒有缺乏理性的四處抗爭,反而積極的去適應改變!!

「能不能面對現實,在最短的時間找出路」這是能完成夢想的關鍵之一。









--新聞原文-------------------


【大紀元2014年06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妮澳洲悉尼編譯報導)澳洲政府宣布從6月2日起,不再接收一系列父母親友的移民團聚簽證申請,在此之前已經遞交申請的不受影響。政府說,今後將把家庭團聚移民的重點放在伴侶、子女以及繳費父母移民類別上。

移民部宣布取消的簽證類別包括:普通父母移民(103)、年老父母移民(804)、年老需要照顧的親屬移民(114和838)、剩餘親屬移民(115和835)、護理人員移民( 116和836)。
所有在2014年6月2日之前遞交申請的這些類別仍有效
這也是澳洲聯邦預算緊縮中的政策之一。落戶澳洲的中國移民可以說是這類簽證的主要客戶群。這一政策無疑對中國移民影響很大。

這意味著,今後所有想為父母申請獲得澳洲永居身份的華人,只剩下付費父母移民類別(143和173)的選擇了。目前,給雙親同時辦理需12.5萬澳元,而這個繳費金額政府預計每年都會上調。

上一財政年度,澳洲共發放了2,150個普通父母移民簽證,而排隊的人數達3.2萬。付費類別政府配額為6,575個,而排隊的人數達12.5萬人。
移民部網站還顯示,2014/15財政年度普通父母移民配額為1,500人,按照目前的排隊進度,申請人要等長達13年。

反對意見認為,中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如果兩夫妻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想要雙方父母移民就要為四位老人繳費。而繳費父母移民費用一對老人就高達12.5萬澳元,這無疑會大大提高家庭團聚的成本。

支持的意見則認為,澳洲經濟不景氣,政府在大砍預算,這個政策給納稅人節約了資金,否則本就已經是接近是老年社會的澳洲,還要再接受大量無經濟能力的老人,只能令澳洲經濟雪上加霜,令納稅人不堪負荷。